2011/10/01

觀察者。蓮馨篇 1-1

Life is pleasant. Death is peaceful. It's the transition that's troublesome.

活著很愉快,死亡很平靜。麻煩的是轉換的過程。

Isaac Asimov


蓮馨出生於一佛教家庭中,父母皆是虔誠的佛教徒,上頭還有位已出家的大姐。

她的母親原本在年輕時曾打算要出家。就如無數欲出家的青年一樣,她在家人反對下抗爭多年,最後終於得到家人的同意與諒解。她獨自離家,一個人來到某座山寺請求剃髮授戒。

那時寺中住持出外未歸。雖然剃髮及沙彌尼戒可由一位長老來進行,但寺中長老仍建議她等住持歸來後再剃度。況且之後的具足戒須由「得戒」、「羯磨」、「教授」三位比丘尼長老來授戒及尊證七師來作證。目前寺中駐寺尼僧人數不足,便讓她先在寺中以式叉摩尼 (註一) 的身份住上一段時日,在當地又常被稱為「菜姑」(註二)。

她便長住寺裡,每日四時不到便和其它菜姑一起排班上殿,跟在師父後做早課。早課完便到廚房去做雜工。除了中午前的大供,傍晚晚課外,其它時間她都和其它菜姑在寺內耕種打理寺院,每日過著簡單規律的生活,無掛無礙。

她以為,這樣的生活將一直延續到落髮的那日。

但也許是冥冥中業力的牽引,她一日在佛堂見到一位面容溫和的青年時一下子便墜入情網。兩位有著相同興趣、相似氣質的青年男女便很自然地聚在一起。就如輕煙會往天空聚集,水會往低處流去,兩人戀情與日俱增。她曾痛苦過,自責過,但最後在歸來的住持開示下她終於呼出一口輕鬆嘆息,對著住持三拜後便和那位青年離山,再上山來時則是請法師為他們主持佛化婚禮。

他們倆夫妻終身恩愛,且仍是虔敬如初。她孕育了三位女兒,大女兒大蓮馨十歲,幼齡便在父母同意下出家,二女兒長蓮馨近八歲,現已嫁出,是一商場女強人。而她則在父母眼中算是晚來得子,意外之喜。

她在出生前便已出現種種吉兆。首先,她的母親夢見白鹿入胎,之後做了幾個吉祥的夢,臨產前則是滿室馨香。因此,她的父母將她取名為蓮馨,王蓮馨。

而她出生後,則是位安靜可愛的嬰兒。除了出生的那一聲哇然,之後她再也沒再哭泣,卻總用一雙清澄黑眸望著虛空,小小嬰孩的目光中有種令人發毛的安寧,有種彷彿能看透人心的寧靜。

且她卻從來都不笑。

不像嬰兒會發出格格的可愛笑聲,她卻只是睜著帶著嬰兒藍的黑眸,用一種透徹入底的目光看著父母及親友,若她的父母或親友心情不好時將她抱起,她會將小手極安穩地放在那人頭上,鄭重地按持著,而奇怪的是被她碰過的人,若身體原有疼痛不適便很快地退去,若心頭苦悶則會在她的目光下突然開闊明朗。

所有的親人都愛她,但對她又有種難言的尊敬與懼怕。

他們都害怕她那頗具穿透力的眸光,彷彿一切心底的黑暗都在她的目光下無所遁形,她給眾人的感覺不像一位足月嬰兒,卻像是一個極具智慧的長者靈魂被裝在嬰兒的身體裡,這種感覺甚至令她的父母也對她恭敬以待。

當她的母親將剛足月的她帶到皈依師--界意法師面前時,老法師只是淡淡地說,這孩子將來應出家,建議她母親在她四歲後送到寺院裡。她的父母對此卻毫不感意外。

她就在這樣的期許下,慢慢長大。

但除了嬰兒時期的異像,她一歲後便像個普通的幼兒,嬌憨可愛。雖然仍是安靜少語,但卻不再用頗具穿透力的目光看人,言行舉止中更像個普通女孩。她會對著父母撒嬌,會蹦蹦跳跳地拍手唱著兒歌,學走路時也會摔跤也會用軟軟的小手揉眼哭泣。就這樣,她安穩而普通的長到四歲。

四歲生日過後,她的父母不捨地帶她到界意法師面前。

界意法師先是帶她繞了寺院一周。小蓮馨極喜歡寺裡的鐘聲,也喜歡優美的誦經聲,她是那樣認真地聽著,露出雛菊般嬌嫩的笑顏。

看她頗喜歡寺院的清淨環境後便蹲在她面前,引導地問著她:「小蓮馨,妳想不想天天住在這裡呢?」

她卻安靜不語,直直地看進老法師眼中,過了許久才認真非常地搖頭:「馨馨想回家。」

「在這裡不好嗎?」老法師微笑:「每天一大早可以聽到一百零八聲鐘聲,每天都可以聽到誦經聲,妳也可以學會像阿姨們那樣誦唱。」

小蓮馨望向她的父母半响,轉頭認真地對著老法師,一邊想一邊極緩地說道:「可是,爸爸媽媽希望馨馨回家,他們捨不得馨馨……」她頓了頓:「我知道,老奶奶也捨不得馨馨,但是奶奶應該要捨得馨馨,對不對。」

童音清脆,卻如雷聲般打在三位大人耳裡,界意法師愣了半响才睜大了眼,彷彿焦雷打在耳邊。

是她自私了。

要找到一位資質上佳的徒弟不易。她們這些出家人雖說著四大皆空,但收個可以發揚山門,繼承寺院的徒弟這個想法幾乎深植在她們這些年紀越長的長老心中。

山門並非人們所以為的那樣單純,僧人無憂無慮無爭無怨。現實的壓力也壓在她們這些出家人身上,同一寺院分派甚多,在權力爭奪下僧人們也被煩惱所拘。她有三位徒弟,但她的徒弟資質魯鈍,令她這一分支在寺院中的地位頗為低下,深受其它支派的低視。

一般出家僧人,在年老時多不受重視。除非是名聲響亮的法師才能不斷有信徒盡心供養,要不一般僧人老年時的光景著時令人心驚,比一般老人還要不如,那樣無人照料、生病了也無人關懷的年老僧人,她見過太多了。

所以當她見到小蓮馨她便想收她做關門弟子,她相信有了她這塊璞玉後她的支派便能揚眉吐氣。小蓮馨小小年紀便已不凡,也許她還能在未來的佛教事業上有所作為。深夜裡打坐時,她不由自主地想像著小蓮馨出家後該會如何聰穎如何揚名,這是她的徒弟,她的,背負著她一派的興衰。

能收到這樣一位徒弟,是所有僧眾長老的希冀。

但小蓮馨卻這樣輕易地指出了她的捨不下。她捨不下權力,她捨不下地位,她捨不下年老的備受重視,她捨不下一位能發揚她名聲的優秀徒弟。

是的,她捨不下小蓮馨。

但身為一位出家人,她為什麼會捨不下?又有什麼捨不下的?

界意法師看著小蓮馨那雙清澈的黑瞳上映出她的倒影,心中有翻騰的情緒,她想起了當初出家時的初心。她不是發誓要了生死、出輪迴,不是發誓過要發菩提心、斷煩惱,弘法利生?

但為何年紀越長,卻捨不得之物越多?

是的,她應該要捨得。

她搖頭微笑,站起身對著小蓮馨屈腰施禮,小蓮馨的母親忙讓小蓮馨對老法師頂禮禮拜。

老法師搖搖頭,說聲不敢當便拉著小蓮馨的手,要她常來寺院走走後便讓她的父母帶她回家。於是原本小蓮馨的父母想讓她從小出家的念頭就這樣地被打消了。

望著小蓮馨與其父母的背影在晚光中模糊消逝在路的盡頭,老法師攏袖發出長長嘆息。嘆息中有著複雜情緒,連老法師也說不出是欣慰還是惋惜,嘆息尾音卻有一絲微苦韻味,在薰香杳杳的大殿前消散於寧靜清冷的山寺中。



註一: 式叉摩那,又稱式叉摩尼、式叉摩那尼(巴利文:Sikkhamana),意譯為"學法女",在佛教中用來稱呼處於"沙彌尼"和"比丘尼"中間階段的女性出家者。

註二 :菜姑,又稱齋姑,為帶髮出家女眾,其所住寺院則稱為"菜堂"。菜姑的出家規儀極簡易,只要皈依一位法師並攝受"梵綱戒"既可。她們出家後雖不剃度,但居於寺院,布衣素食,生活與僧尼無異。


首頁下一章

0 comments: